问题严重
作者:古冬
刻苦耐劳、勤俭持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固有美德,赚一百元最好花去五十,剩下五十,万不得已,也要留下三十。银行存款只许进,不许支,看着数目逐日往上叠,心里才踏实。因此,做餐馆最合我们的心意。吃、喝、穿都由公家包了,如果走远一点,还供住宿,把最大的一笔开支也省了,粮饷几乎全数入袋,要是不嫖不赌,又没有太大经济负累的话,揎起衣袖熬上三五七年,必有所成无疑。
餐馆是我们的最好出路。不过,这差不多也是唯一的选择。
老华侨没有文化,没有学识,自认插翼难飞,新移民算是读过书,但是不懂英文,等于又聋又哑。美国是个发达国家,可是愈发达,我们这些人愈难以插上手。不告诉你,连电视机都不会开,更别论其他!数来数去,七十二行之中,除了犁田挑粪之外,其余一窍不通,走出餐馆大门,就是废物一个!倒不是我们特别蠢。其实我们也有头脑,也有智慧,只因文化背景不同,国情有别,来到一个全新的国度,一切都太陌生。为了糊口,我们什么都肯做,但是除了餐馆可以边学边做之外,还有什么工作适合我们呢?
这样倒也好,心无二用,专心握紧手中铁铲,炒呀炒,在烟熏火燎中,不少人竟也能炒出一个美好的家庭,美满的人生。
“三年老婆本,五年买大屋,七年当老板”是哥们儿们的如意算盘,也确是个切实可行的公式。别以为做餐馆的都是乡巴佬,会这样打算的人还真是不少,等到他们口袋里扑克扑克的时候,已是一名老板了。
尽管美国经济起伏不定,人民贫富无常,但面对中华美食,老美还是不能不解囊一偿口腹的。就在千千万万美国人瞪着眼睛,从电视机里看到尼克逊吃下第一口中国菜时,这千千万万美国人,即把这美好的记忆,连同因条件反射而分泌出来的唾液一同咽进脾胃里,中国菜的色香味从此深植他们心中,中餐馆也从此大放异彩,成为美国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之一。
虽然尼克逊的北京之行,对中餐馆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但勤劳聪慧的中餐厨师们,特别是他们背后有几千年历史的饮食文化宝库,才是促成中餐馆业走俏的关键所在。当然,也因为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中外不二,美食当前,美国人一样会垂涎三尺,先饱餐一顿再做打算。
生意兴隆,令人振奋,于是中餐馆像雨后春笋,迅速开遍美国的每一个角落。
绝非夸张,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餐馆人的收入比许多大学毕业生还多。厨师包税包伙食固然不错,打杂与送外卖的,也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因此不少行外的“知识界”也要来分一杯羹。来自两岸,尤其是大陆留学生和交换学者,就最爱到餐馆兼职,有的甚至宁愿就这样骑着脚踏车送一辈子外卖,也不愿回去打那“三十六”的工了。
全世界最大中餐馆波士顿“唯缘酒家”的老板,就是挟着工程师之衔做餐馆生意的。十年奋斗,成就不凡,姑勿论以后的发展如何,总算曾经拥有,曾经有过足以自豪和骄傲的日子。
一九八七年可算是中餐馆业发展的巅峰期。据说那一年的夏天,单是波士顿一地,就开了300多家。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街道,可能同时出现四五家,纽约也莫不如是,大家开着门装修,等到同时揭开红幕,才知道都是同行,都是敌国!
不仅仅自己人抢自己人生意,外国人,特别是墨西哥人,也纷纷来争饭碗。外国移民和我们一样,也不能及时融入主流社会,而只能靠有限的技能谋求生计。像韩国人多数只能开花店或洗衣店,甚至只能用原始本钱开按摩院。而墨西哥人,除了从事比较简单如洗车、剪草、农场等散工粗活之外,餐馆依然也是一条较为平顺的出路。所以各种各样的快餐店、外卖餐馆,也陆陆续续相继出现。
甚至连美国人的大型超级市场和百货公司,见有利可图,也先后跟进,纷纷增设可以供应简便早餐与午餐的小吃部,除便利店员食用外,也对外开放。虽然有点越界,但“自由竞争,机会均等”是商品经济法则,谁又能说谁的不是呢?
可怕的还不是眼前的竞争,而是未来的出路,美国经济滑坡,失业人数日多,新移民有增无减,为稻粱谋,我们是否马上就该想一想,除了做餐馆之外,还能不能做点别的什么呢?
相关内容

参议院通过经济纾困救助法提案,联邦拨款286亿美元重振餐饮业
03/09,2021全美16州撤免口罩令,德州100%开放餐厅。加州殿后
03/09,2021LV開咖啡馆,带起奢侈品牌转向餐饮投资风向
03/02,2021第三种新冠疫苗獲FDA批准上市,强生疫苗一剂见效。餐饮行业复苏在望
03/02,2021林慧懿說新聞:缅怀美國中餐一代传奇江孫芸。集福禄寿於一身,中餐女王辞世
11/02,2020中餐通讯月刊,全面昇级電子週刊!
09/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