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ploc 微塑料争议发酵,餐饮行业如何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2025-06-12 01:14  来源: 中餐通讯编


导读:

美国知名塑料袋品牌Ziploc近日成为诉讼对象。一名加州居民指控其产品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向食物中释放有害微塑料。该消费者指出,Ziploc宣传其塑料袋“可微波、可冷冻”,但研究表明,加热或冷冻塑料袋时,可能释放微塑料颗粒。这类颗粒长期暴露或可导致激素紊乱、癌症及免疫系统损伤。


近日,Ziploc 因微塑料争议遭集体诉讼一事持续引发关注,这一风波不仅搅动着消费品市场,更在餐饮行业激起千层浪。作为与食品储存密切相关的产品,Ziploc 保鲜袋和容器的安全性争议,让众多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将目光聚焦于食材储存环节潜藏的健康风险。

此次诉讼中,原告指控 Ziploc 母公司庄臣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标注 “微波安全”“冷冻安全” 的产品,在实际使用时,每平方厘米经三分钟微波加热,就能释放 422 万颗微塑料和 21.1 亿颗纳米塑料颗粒。而这些微塑料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引发肠道炎症、免疫系统紊乱,甚至与心血管疾病、痴呆症和癌症存在关联。虽然目前科学界尚未完全明确其长期影响的全貌,但微塑料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不容忽视。

在这场风波中,餐饮行业首当其冲。食材储存是餐饮运营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菜品的品质与消费者的健康。记者走访发现,不少餐饮企业已迅速采取行动。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透露,早在争议爆发前,企业就已淘汰普通塑料容器,全面采用食品级不锈钢和玻璃容器用于食材冷藏储存,同时引入蜂蜡布等天然材质进行食材保鲜,从源头上规避微塑料污染风险。

与此同时,行业专家也呼吁建立更严格的餐饮储存标准。中国烹饪协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餐饮行业在食材储存环节缺乏统一、细化的规范,建议借鉴欧盟经验,强制要求餐饮企业在选择储存容器时,提供材质安全检测报告,并在显著位置标注使用温度范围等关键信息。此外,鼓励企业采用可降解、稳定性强的新型环保材质,从根本上降低微塑料释放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餐饮安全的关注度也因此次事件大幅提升。在某美食论坛上,“餐馆是否使用安全储存容器” 成为热门讨论话题,超八成网友表示,今后就餐时会更倾向选择公开食材储存方式、使用环保容器的餐厅。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无疑给餐饮企业敲响警钟,也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契机。

Ziploc 微塑料争议如同一场行业大考,既暴露了传统食材储存方式的潜在隐患,也为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未来,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兼顾运营成本与环保需求,将是餐饮企业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我们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为读者带来更多餐饮行业的深度报道。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中餐日报”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